全国免费电话:
15168583218

球王会官方网站APP下载

北林风景园林学科创球王会官方网站办及发展

  球王会官方网站北林风景园林教育至今61年。通过回顾专业创办和学科建设的历史,阐述了汪菊渊、陈俊愉、孙筱祥、孟兆祯等4位大师成就,介绍了北林风景园林学科近期成果,提出北林风景园林鲜明特色在于它的综合性,使学科具有不断发展、拓展与创新的强大的生命力。

  起源自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发扬于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教育已经61年。期间,该学科培养了数千名风景园林工作者,他们或在新的教育岗位上创建了新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点,或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园林绿化、风景资源保护等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甚至成长为城市规划师或建筑师等。在北林风景园林教育走过六十又一年之时,回顾其创业之艰辛,盘点今日开拓之成绩,总结经验,不无裨益。

  本文作者曾经于北林求学9年,从个人角度研究、观察和总结北林风景园林办学历史和经验,既希望与广大北林学子分享,也借此机会求教于一直关心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同行。

  1951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系成立造园组以及该系与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的合作计划(图01)。这标志着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诞生,这也是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创办较早的风景园林专业之一①。这是源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市政建设的需要,由汪菊渊先生和吴良镛先生创办,得到梁思成先生大力支持。

  1951-1953年,造园组在清华办学。在短短的两个学年里,造园组教师们积极探索了园艺学和建筑学课程的融合,参考了前苏联同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了造园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建设温室基地和暑假实习等实践环节,分两批培养了18位学生,他们部分成为了造园专业的教师。期间,北京农业大学的汪菊渊、陈有民和清华大学的吴良镛、刘致平、王之英、华宜玉、莫宗江、李宗津是该专业的主要教师,北京市建设局的李嘉乐、徐德权开设了系列讲座。造园组第一班同学在江南实习中,得到了朱有玠、程世抚、余森文等先生的指导(图02)。

  1952年7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制定了《全国高等农业学校院系调整及专业设置计划方案》。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试办的造园组正式获批,为当时全国唯一开设的造园专业;其他农业院校的园艺系只被允许设置果树蔬菜专业。这奠定了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在国家专业教育中的历史地位。1953-1956年间,除了北京农业大学原有教师汪菊渊(教授)、陈有民(讲师)、俞静淑(讲师)之外,该专业还调入华中农学院的唐宪斌(教授)和沈阳农学院的宗维城(讲师),借聘浙江农学院的孙筱祥(讲师);聘任清华大学的王之英(兼任教授)、陈文澜(兼任讲师)、金承藻(兼任讲师)、董旭华(兼任讲员)、刘承娴(兼任讲员),聘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崔友文(兼任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的文金扬(兼任副教授)、北京市建设局的李嘉乐(兼任讲师),短期授课;本校造园组和造园专业的毕业生张守恒、郦芷若、梁永基、陈兆玲、杨赉丽、孟兆祯等为助教,其时造园专业师资力量初具规模。

  1956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发文,决定将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于该年暑假调整至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同年8月,正式将造园专业定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图03)。1957年11月,林业部批复同意北京林学院建立了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这是本学科在全国最早建立的系(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②。1950年代初期,大学院系多次调整之后,很多教师专业不对口。1956年,中央号召专家登记归队。借此机会,1956-1957年间,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还调入了浙江农学院的孙筱祥(讲师)、杭州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姚同珍(讲师)、清华大学的金承藻(讲师),山东农学院的周家琪(讲师)、建筑工程部城市设计院的华珮琤(讲师)、西南农学院的李驹(教授)、华中农学院的陈俊愉(教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余树勋(副教授);1957年,造园专业毕业生俞善福留校,任助教。其教学团队囊括了1951年前后我国曾试办的5个观赏园艺或造园教学组织中的4个的核心教师[1]。他们奠定了北林园林历史、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植物遗产育种与栽培等基本教学和研究方向。1959年,北林园林工程和观赏植物育种两个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并发展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两个学科[2]。

  在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林学院的造园组(造园专业、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园林专业)的创办过程中,清华大学营建系(建筑系)的帮助最大,可谓数十年的“兄弟情谊”。除了上述提及于1950年代提供的师资援助外,在1980年代初期,北京林学院从云南刚迁回到北京之时(图04),除了黄金琦从清华大学基建处调入之外,清华大学继续给予师资方面的帮助,朱畅中、赵炳时、周维权、华宜玉、郭德庵、莫宗江等先生兼职开设了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中国古典园林史、美术等方面的课程或者在毕业设计中指导。至今,清华毕业生依然是北林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主要师资来源;清华继续提供了北林部分教师进修的机会。另一方面,部分造园组和北林风景园林培养的学生也参与了清华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球王会官方网站如朱钧珍、刘承娴以及章俊华、朱育帆、胡洁、李树华等。至今,两校学术交流和师生交往依然密切。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同济大学和北京市园林科研所也参与了北林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1980年代初期,北林园林专业曾聘请了北京大学的侯任之、陈传康、谢凝高、冯午等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侯学煜知名教授授课。1961-1962年,杨赉丽参加了教育部组织在同济大学开设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师进修班,1982年,徐波和洪婉华从同济大学毕业,来校分别任教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关课程。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的陈自新举办不定期和定期的园林生态方面的系列讲座。

  至今为止,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汪菊渊、陈俊愉和孟兆祯均出自北林;长期以来,孙筱祥作为我国著名风景园林教育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国际声誉极高。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同时又互补互通,誉为本学科的“4位导师”。

  汪菊渊除了在专业创办的成就之外,还在学科体系上提出了极有启发性框架。他主编了1988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园林”分卷,提出了“园林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社会生活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的基本命题,曾指引了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方向。另一方面,汪菊渊先生长期致力于我国传统园林史的研究。他于1950年代中期已经开展了北京传统宅园以及苏州文人园林的研究。1982年,他领导专家团队,开展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研课题《中国古代园林史》的研究。该著作后为遗稿,在他的学生的整理下,于2006年正式出版。在他的影响下,我国出现了孟兆祯、朱钧珍和郦芷若等著名传统园林或近代园林或西方园林研究专家。可以说,汪菊渊是北林的风景园林历史学科方向的奠基人(图05)。

  陈俊愉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名花尤其是梅花的研究。他的研究长达60多年,包括资源、演化、品种、分类、育种、栽培等。1998年8月,他被国际园艺学会任命为“国际梅品种登录权威”,为中国在国际园艺学会里的第一个园艺类植物的“国际登录权威”,推动了梅文化走向世界。在陈俊愉的领导下,球王会官方网站除了梅花,北林在菊花、芍药、兰花、百合等传统名花的研究成绩卓然。另一方面,陈俊愉在北林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园林植物硕士授权点和博士授权点,是我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奠基人③。以此为基地,北林为全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领域培养了一批知名学科带头和国际国内知名专家。该学科曾出版了《植物造景》、《园林种植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花卉学》、《盆景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花卉应用与设计》、《园林草坪地被植物》、《花卉营养学》等影响广泛的教材。

  孙筱祥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球王会官方网站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大地规划理论等方面均做出重要的贡献,学术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可以说,孙筱祥以其艺术素质和科学分析思维的多重综合,倡导中国传统自然美学和环境保护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无论是规划设计实践、理论还是专业教育,他一直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是20世纪后半叶我国风景园林界突出的代表和本学科世界级大师,是第一个让欧美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教育与实践的学者[3]。他培养了胡洁、王向荣等优秀的风景园林师,也正因为他与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学术联系,俞孔坚等后辈得以深造,成为了优秀的规划设计师和教师。

  孟兆祯是造园组成立以来所培养的最杰出代表。正如朱育帆所言,孟兆祯先生在学术上解码了中国园林文化的核心逻辑,创立了一套总括中国传统内质的园林规划设计理法体系;在研究方上例释中国园林文化以探究中国园林的底蕴;在教育思想上致力于传承中国园林文化,以授业、解惑、启智、育人为己任[4]。他设计了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等作品,撰写了《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专著,编写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技术”章。孟兆祯秉承汪菊渊的创业,与孙筱祥共同建设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是该学科博士点的第一位学科带头人④。目前,这一学科方向已经培养和成长了一大批知名教授和专家。在教材建设方面,本学科方向曾出版了《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建筑构造与结构》、《西方园林史》、《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被全国风景园林院系广泛采用。

  在这些大师们的带领下,北林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成绩显赫,人才辈出。除了1960年前后,极少数几个学校招收过一、二届园林(及城市及居民区绿化、园林化、园林绿化)专业和园林规划专门化之外,至1979年之前,北林是唯一开办园林教育的高等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工作在全国各地风景园林事业各种岗位,为国家和地方的人居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北林在过去数十年中,专业教育领全国之先,也曾为其他学校以进修的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教师,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前,北林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国家重点学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为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北林现设有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张启翔教授领衔的“园林专业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刘燕教授主编的《园林花卉学》、陈有民教授主编的《园林树木学(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张启翔教授主讲的“观赏植物学”课程和刘燕教授主讲的“园林花卉学”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另一方面,北林是国内最早参加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的学校,自1988-2011年,共获得了第1名7次、第2名1次、第3名2次、优胜奖(评委会奖)16次,合计奖项中国院校获奖次数的55%;这一成绩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中国院校学生在该竞赛获第1名9次,北林独占7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学生导师为孟兆祯院士、李雄教授、王向荣教授、梁伊任教授等。此外,白日新教授和刘晓明教授指导的研究生甚至获得了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大奖1次。“百年树人”,这些教育成果是新一代优秀风景园林工作者得以成长的保证。

  近年来,张启翔、刘燕、戴思兰、成仿云、贾桂霞、王四清、吕英民等教授承担了数量众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张启翔教授主持了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花卉高产及花期调控技术引进”,牵头主持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园艺作物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张启翔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花卉新品种选育及商品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商品盆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于2007年和2011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仿云教授主持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牡丹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等;2007-2012年期间,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研发和推广示范引领我国花卉产业的技术进步,获植物新品种权22个,包括芍药属11个、梅花6个、菊花5个,国际登录品种7个,制定花卉标准17项,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0项。

  北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水平一流。李雄教授先后主持中华世纪坛等国家重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多次获得首都园林绿化优秀工程奖,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村镇景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王向荣教授和林箐教授主持的项目多次获海外知名奖项,如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专业奖、BALI英国国家景观奖年度奖、IFLA亚太地区年度奖等,还受邀参加了法国肖蒙国际花园节、新加坡花园节、西安国际园艺博览会等世界重要的园林展览,并出版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等影响极广的著作。何昉教授领导的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获得了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铜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二等奖,IFLA亚太地区年度奖等。李雷教授领衔的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数量众多的中央和国家重要机关以及大学校园等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工程,主编了建设行业技术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刘晓明、朱建宁、周曦、赵鸣、董璁等教授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也很多。

  北林风景园林学科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北林现为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MLA)秘书处、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生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通用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梅品种国际登录中心、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中国插花花艺研究会、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中国花协梅花腊梅分会、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的挂靠单位或主任委员单位,主办《风景园林》学刊。孙筱祥、刘晓明先后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个人理事、中国代表,陈俊愉、孙筱祥、孟兆祯、王向荣先后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陈俊愉、张启翔先后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2006年北林承办了全国首届风景园林教育大会,2010年北林园林学院参与承办了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世界大会,在高校和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北林风景园林善于综合各学科之长,也受益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1951年的造园组本来就是园艺学和建筑学融合的结果,在创办过程中,汪菊渊先生和陈有民先生在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又吸收了林学、植物学、土木工程等学科的知识。至今,园林学院已发展为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园艺学、工商管理等5个一级学科群。这些学科构建是有意为之的,即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相关学科辅助,既推动了风景园林学的全面和深入的发展,又使它们优先发展与风景园林密切相关的学科方向,如生态规划、生态旅游、观赏园艺等。另一方面,北京林业大学是一个行业特色鲜明,以林学和生物学研究见长的学校,其完整的生态和环境学科群也提供了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在生态领域稳步发展的肥沃土壤[2]。因此,北林园林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后劲足。

  北林风景园林的综合性还体现在教师留学背景、知识体系和专业思想等多方面。造园组创办之时,吴良镛先生和梁思成先生均了解美国的风景园林教育。1957年北林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成立前后,留学法国的李驹先生以及留学丹麦的陈俊愉先生和余树勋等先生加盟。1961年,留学苏联的郦芷若先生归来。他们带来了西方风景园林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初创之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1-1998年之间,孙筱祥教授考察和讲学的足迹遍及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泰国、希腊等,在传播中国传统和现代造园艺术的同时,也带回了国际最新的行业和学科发展理念。其后,园林学院的教师或留学或访学于美国、波兰、德国、英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形成各自鲜明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专业思想。可以说,在北林园林学院,关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关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的前沿问题,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声音,从来没有一种思想能够主导学科的建设。正是这样的综合性,使北林风景园林学科具有不断发展、拓展与创新的强大的生命力。

  简言之,北林风景园林教育和研究历史悠久,大师辈出,在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生态、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等领域都有深厚的基础与积累,在每一领域都有标志性的理论著作和实践成果。正是综合的师资、知识和思想缔造了北林风景园林的辉煌!

  ①在时期及解放初期,大学学术机构组织一般是“学院”(college或school)——“系”(department)——“组”(division)。如需要独立发展某学科或开展相应的专业的教育,“组”常从“系”分离,但接受“系”的领导。如果该“组”发展较好,师资队伍达到一定规模,则独立为“系”。因此,“造园组”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初始建制。

  ②1964年1月,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更名为园林系园林专业。1965年7月停办,撤销系建制,将教师并入林业系,成立园林教研组,1974年恢复园林系园林专业。1988年3月分设为风景园林系风景园林专业和园林系园林专业,1992年12月16日两系合并成立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于1999-2006年间曾以“城市规划”名称招生,2007年恢复。

  ③1981年园林植物硕士点设立,1986年园林植物博士点设立,2002年和2007年二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被审批为该学科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树木花卉育种生物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2003年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2012年,以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为共建单位的北京市园林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

  ④1981年园林规划设计硕士点设立,1993年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博士点设立,2006年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被审批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1年教育部园林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建立;2007年获批准建立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林广思,王向荣.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研究生教学体系[J].风景园林,2006,(5):10-15.

  [3]王绍增,林广思,刘志升.孤寂耕耘默默奉献——孙筱祥教授对风景园林与大地规划设计学科”的巨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J].中国园林,2007,23(12):27-40.

  [4]朱育帆.传承中国园林文化精神的集大成者——记孟兆祯院士风景园林学术成就座谈会[J].中国园林,2010,26(5):47-49.

  林广思/1977年生/男/广东人/博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510641)

Copyright© 2012-2021 球王会官方网站|球王会官网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豫ICP备14016555号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红星澳洋商业广场1号楼419室 电话:15168583218 传真:

手机: 联系人:虞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