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电话:
15168583218

球王会官方网站真人娱乐

球王会官方网站通识教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之变

  球王会官方网站从今年起,进入浙江大学的全部本科生将用一年或一年半时间学习通识课。长江大学今年新生实行一年的集中教学、集中管理。两校的做法和去年备受媒体关注的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异曲同工,有评论说,复旦学院开了中国大学本科教改的先河。“通识教育”是这些学校希望达到的目标。

  复旦、浙大、长江大学的变革与国内众多大学几年前开始实行的按学院进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类招生是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而大类培养的目标很明确,即“厚基础宽口径”,或者通识、通才教育。

  这些学校的改革无疑都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脚步,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有关老师和工作人员,他们坦言过程中的困惑、辛苦和不足,但同时表达出改革后带来的惊喜。

  复旦学院在学生管理体制上借鉴国外大学住宿学院的做法,并传承中国书院的文化传统,施行全新的书院式管理。图为2005年开学典礼上,3700名新生面向校旗庄严宣誓。刘畅/摄影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生开始实行一年的通识教育,3700名新生不分专业,全部进入复旦学院的4个学院学习,书院的名字以复旦历史上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名字或字号命名,是国内第一所采用通识教育体系的大学住宿学院。

  浙江大学招生依然是按大类招生,部分按专业招生,但今年的新生重新编排,分为六个大类别,即文、理、工、文理、理工、艺术与设计。

  长江大学成立了一年级教学工作部,从2006级新生开始,实行“1+3”人才培养模式,一年级本科学生实行集中教学、集中管理。

  三所大学新生都是在第一年全部或者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其实此前在一些小范围内也有类似的试验。如北京大学的“元培班”,浙江大学的“竺可桢班”,学的“基地班”等,这些班的学生在入校后一到两年选修的课程不分文理,之后再进入专业学习。

  从复旦大学改革中可以看到国内大学的改革进程。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学分制建设,将全校专业划分为13个学科大类,实施“通才教育、按类教学”。

  1999年,提出学分制基本目标之一是“通过选课,使专业开放,学科开放,从而形成跨学科教学的机制”。

  2002年对课程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全校课程被划分为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大板块,形成了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2002年还开始实行了转专业制度。

  最后一跃是2004年,学校审议《全面实施文理基础教育的方案》并作出了“2005年保持目前按专业招生的模式,先组建文理学院,新生不分专业管理,经过实际运转后,再实行新生不分专业入学”的这一决策。

  对浙江大学来说,去年是竺可桢班创办20年,更值得关注。竺可桢班选取每年入校新生中的前100名学生,不分文理进行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也是在这期间,浙江大学进行了一次全校大讨论,焦点是竺可桢班的经验能否推广到全校范围?答案是肯定的,2006年1月,浙大出台了《关于制订2006-2008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计划的原则意见》,基本原则是本科生前期是厚基础、通识教育,后期突出宽口径和交叉培养。2006~2008级本科生打通培养,要求新生全部要修满48个学分的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的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的全面变革,哪些课应放在第一年学,第一年需要增加什么课等等。

  复旦学院最为彻底,干脆完全摒弃专业课程,一年级学生面对共同的课程,划分为“学养拓展计划”、“大学导航计划”、“公民教养计划”和“知识补习计划”4个方面,“学养拓展计划”让学生们接触学术大师,了解学科前沿;“大学导航计划”设有校史、学术专业介绍、大学理念等课程,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熟悉大学、认识各院系专业内涵;“公民教养计划”针对学生身心成长,有礼仪规范教育、“介绍我的家乡”、感恩关怀(教师节、春节感恩)等活动;“知识补习计划”开设了英语、计算机和数学、汉语零起点等课程,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

  浙江大学第一年的课程也是以通识课为主,除了外语、计算机、第二课堂、思政、军体外,其他分为历史与文化、经济与社会、科学与研究、文学与艺术、沟通与领导、技术与设计六类。

  长江大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两课”、体育、计算机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调查。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新生课程中,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以及了解大学本身都作为教育的重点。而以大类培养的如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北大清华等学校,在前两年上大类基础课和介绍专业前沿的同时,还会请专家、名师、教授给学生作讲座,介绍大学及相关内容。

  他们都认为这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所以首先要了解大学的历史和文化、大学的构成,大学能给学生什么。另外,现在专业内涵的变化很快,学生所选专业到底是怎样的,家长学生在报考时其实不是很清楚,跟风的很多。所以,对专业的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规划。

  学制之变表面是一年与三年,或者两年与两年的时间安排表上的变化,实质变化的是课程,学校定下了一二年级课程的方向,可老师们的课程如何变化呢?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勇说,以前他上的课是《中国通史》,学校实行大类培养后,他的课改为《中国文化导论》,是他所在文学院的必修课,侧重点不同,过去主要讲述史实,现在更注重文明及文化内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原来的课程和自己的研究范围及积累来调整课程。大类培养,面对更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专业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少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该学科的最新方向和前沿课题。

  尽管第一年的课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过,复旦学院院长熊思东和浙大教务处处长楼程富都表示并不完善。熊思东直言课程改革是本科教育改制的重点和难点,现在复旦还没构建自己的核心课程,现在的公选课程是各个院系定制的,其中部分是为了复旦学院改进的。2005年11月,复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研究大学的核心课程。复旦秦绍德在中心成立会上说,中心要开展通识教育研究的现实针对性,有实践也有理论。秦绍德还说,复旦已全套引进了哈佛的教材进行研究,将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

  浙大亦是如此,楼程富介绍,他们在实行课程改革之前,也研究了美国几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涉及7大类11个领域,麻省理工学院的通识课程达17门,占学位要求的二分之一。学校还将这些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汇编成两大册资料,以此来研究自己的核心课程。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申亚男不能忘记材料学院实行大类招生之前的那段时间。课程与以前的不一样,前两年所有学生上一样的课,而各个专业的要求不一样,每个专业的老师都认为自己的课要在到前两年的教学当中,材料学院开了很多次会议,大家争论得比较激烈,不仅要考虑该上哪门课,还要讨论上多少个学时、占多少学分、哪个先修哪个后修、哪个基础更好更重要等等,有时连续很多天讨论到10点到12点。定下来后,上报学校初审,学院根据意见修改后,最重要的环节是由教授和学术委员会认证这个课程体系,包括校内和校外的专家、学者,再修改,再审定。申亚男说教务处一方面要监督他们的速度,另一方面也要参与一些修改意见,“过程很艰难,参与的老师都很辛苦的”。历时近1年,才最后确定整个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只有材料学院实行大类招生,2005年增加到4个,2006年到以后几年内不会有变动。申亚男说,余下的学院中,外语学院的英语和日语专业是不可能按大类招的,应用科学学院的数、理、化专业也不能按大类招,文法学院、冶金学院不可能,土木环境学院还在交流中。

  武汉大学从2002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当年只有1个学院,到2006年有14个学院的54个专业按19个大类招生,涉及到的专业达全校的一半。

  每年招生时,许多学校都会发布今年该校新增哪些专业合并成大类招生,也就是说这些学校都是在一步步推进大类招生,很少有一步到位的。

  武汉大学招生处副处长宋朝阳在采访中一直强调是否按大类,要尊重教学规律,他们的做法是以学院的意见为主,招生处与学院商量,然后再与教学部门进一步讨论,最后报到学校领导层。至于将来,宋朝阳说一定不会用行政手段,只能学科自身的发展,所以现在没有办法给一个时间期限。球王会官方网站

  浙大的改革是双层面的,新生的通识教育和大类招生,楼程富说,有些专业的人“思想还没通”,但学校的方向已确定,这些专业最终还是进入大类的。

  值得关注的是,大类招生在招生时非常有优势。申亚男说,材料学院本来就是北科大最好的学院之一,这两年因为不分专业,报考的学生多了,生源质量更好了。同样的情况在武汉大学也发生了,宋朝阳说,水利水电学院4个本科专业,以前按专业招,每个专业招生情况也非常好,但招生计划少,影响到学生报考,2003年合为水利水电类,当年就见效果,报考的人数很多,考生看到招的人多把握会大一些,分数高的人多了,球王会官方网站生源更好。“仅仅是一个加法,但生源质量明显上去了,以前是招10人,是4个10个,合在一起,就是招40人,有利于学生报考。”

  复旦、长江大学实行都是按专业招生,也就是说现在它们的课程改革主要涉及的是入学的第一年,专业课程变化相对较小。但熊思东说,复旦的目标是几年后新生不分专业入学,学生只要报考复旦就行,一年通识教育后,再选专业。

  复旦自由选择专业的时间尚未确定之时,楼程富说,浙大明年起将实行百分之百转专业。当然此前经过几年的实践,2002年以前5%的成绩拔尖的学生可以转,2002年30%,2005年后50%。

  浙大2005级学生夏嘉平是从较热门的管理学院转到较冷门的农业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夏嘉平说自己家在林场,旁边就是生态园,从小就对植物、园林设计比较感兴趣。一进入管理学院就觉得很失望,所学的课程都是经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管理学等,理论层面的东西很多,技术基础少一些,和他期望的不一样。所以打算转专业。球王会官方网站夏嘉平有两次机会,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末。第一学期他没转成,因为学校规定转50%,在班上的成绩要在前一半,还不能有不及格的科目,他没有达到要求。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上学期末他可以申请转了,很顺利转到园林专业。

  记者采访夏嘉平时,已上了一个月的课,他觉得“现在课程都很有意思”,尽管他还要补五六门课,还要学习从没有接触过的素描。

  夏嘉平也说,如果要转热门专业也不容易,申请的人多,成绩要求更高,如每门功课要求在80分以上等。事实上,任何学校转专业都还是进行考核的。复旦今年为经过通识教育后的2005级学生预留了550个名额,申请的有506人,最后有不到300人成功转了专业。北科大的学生在大一学习结束时,可以申请全校范围内的转专业,但只有40人的名额。

  学生有机会重新选择专业,最感压力的是“冷门”专业的院系,北大在研究是否将元培班的教学方式扩大到全校时,也涉及到自由选择专业的问题,哲学系的老师感到非常担心。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来由的,另外一所大学的人文学院实行大类招生,两年后自由选择专业,结果选择中文和社会学的有100多人,选择历史系的只有20多人,大多数还是调配来的。

  而从浙大和复旦的情况来看,虽然名额越来越多,但学生转专业也趋向理性,像浙大今年公示了99名转专业的学生,复旦申请的人也不到预计的人数,其中有从热门专业转到冷门的,也有从冷门转到热门的。

  宋朝阳说,在武汉大学看似冷门的考古专业每年都会有一批有志于此,且是高素质的学生报考。北科大的材料学院内的自由选择专业,也和当初设计的人数相差不大,只是材料学专业增加了20人,另一个无机非金属专业少了20人,其他3个专业和往年一样。

  楼程富同样表示乐观,以后学生会从更多角度来选择专业,例如冷门专业学生少,可保送读研究生的机会却大了很多,20多人中可能有个人可以保研的。

Copyright© 2012-2021 球王会官方网站|球王会官网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豫ICP备14016555号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红星澳洋商业广场1号楼419室 电话:15168583218 传真:

手机: 联系人:虞宙